汉语拼音方案要修订
2010-03-11 04:35:00 来源: 华龙网-重庆晨报(重庆)
52年前制订的《汉语拼音方案》,今年有望启动修订!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科院语言学家李蓝昨天表示,经过半个世纪的使用,1958年颁布的《汉语拼音方案》现已有一些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。据悉,教育部有关部门准备启动修订《汉语拼音方案》的工作。
方案落后于时代
李蓝委员提案呼吁修订1958年版《汉语拼音方案》,并列举了12个在《方案》中作了规定,但现在计算机中仍然不能正确显示和输入的字符。这些字符在已出版的汉语字典、词典中都只能靠人工造字,因为电脑中没有对应的编码。
他具体解释说,当年的《方案》存在字母表与韵母表不统一的先天缺陷。我国现行的拼音方案字母表有26个拉丁字母,但是韵母表里有“ü”(即‘绿’字的韵母),但在字母表中没有规定与之对应的拉丁字母。“这一缺陷对社会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,比如说要注册一个带有‘绿’字的商标,其汉语拼音的大写名称到底该怎么拼写?这直接影响在国外商标的注册。”
拼音认读率很低
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实践,现行《方案》的具体应用也有了很大改变。从实际的使用情况看,社会大众基本上已放弃了《方案》原来规定的声调名称“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”,这个学术性过于强的名称如今已被“第一声、第二声、第三声、第四声”所替代。
具体的字母读法也有不少改变。近年有专家曾在武汉地区进行过汉语拼音字母认读情况的调查,在接受调查的610人中,77.2%的人是用英文字母的读音来读汉语拼音字母,14.1%的人读成“呼读音”(即老师教学时的一种读法),不会读或错读的人有8.7%,而能够按照《方案》规定读出字母的人一个也没有。“这反映出在读音的规定上,现行《方案》需要进行调整,适应社会变化。”
修订时机已成熟
李蓝委员说,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现在公众对过去曾经分歧严重的问题,如声调的标注位置等,已经普遍取得一致;而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,也很有必要完善、弥补《方案》存在的缺陷,使之更适应时代变迁,更便于汉语拼音的推广和使用。
“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性规范,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极为深远,当前修订的时机已经成熟。”李蓝委员说,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已经同他约谈,有关部门表示计划在今年对修订《汉语拼音方案》工作立项,年内正式启动修订工作。 |